賭博問題及早關注香港青少年
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如果他們將大部份時間都花在賭博上,社會的損失將會是非常重的------我們都應該及早關注香港青少年人的賭博問題。根據筆者輔導病態賭徒的經驗,青少年期間的賭博經驗,也是他們可能成為病態賭徒的一種前因。
在筆者的輔導小組裏有A先生及B先生兩名病態賭徒。A先生今年四十六歲,是一位旅遊業的管理層人員,已婚多年並有兒女;B先生今年三十歲、未婚、是一名金融界的行政人員。A先生和B先生同是熱衷賭馬、只是賭齡不同:A先生賭馬已有三十年、而B先生則有十五年。A先生在以往 的賽馬中、已輸掉了約二百萬:而B先生則輸掉了約一百萬。
賭博光輸掉生命?
要幫助病態賭徒康復,其中一個方法是要讓他們了解自己賭博行為帶來的損失或所負上的代價有多少,分析他們在金錢上的損失 ( financial costs ) 對他們有一定的反省作用。以A先生為例、他就輸掉了他的兒子往外國升學的?育經費、他的兒子當然是他病態賭博行為下的一個直接受害者。另一方面,幫助他們了解時間上的損失 ( time lost ) 更能令他們深入反省自己的賭博行為。又以A先生為例、他要花十個小時來預備一日的賽事,以三十年每年七十入八日賽事來計算他就花了23400小時來賭馬。若以每日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自由時間來計算、他三十年內有的自由時間就是 8 7 6 0 0 個小時,以23400小時被87600小時除,我們就知道A先生以往三十年將他27 %的自由時間或青春都花在賭馬上:B先生也同意在以往十五年的賭馬生涯中、他也付出了沈重的時間代價。但 最值得關注的是B先生開始賭馬的年紀比A先生還要年青、B先生還未有工作或收入時已開始賭博,而他負債的速度比A先生還要來得快。
筆者以往舉辦的 [ 如何輔導病態賭徒工作坊 ]中,也有一些年青的病態賭徒,有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一些剛剛踏出社會工作、但他們都已經因沈溺賭博而債台高築、他們透露他們在青少年的時候已開始賭博。當然、筆者所接觸的個案有限,但筆者也想到以下的幾個問題:究竟香港人的賭博行為有沒有年青化的情況?現時香港的年青人當中有多少已開始賭博行為?年青人當中有多少已成為病態賭徒?究竟年青人賭博行為的成因 (risk-factors) 又是什麼呢?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香港青少年賭博行為------- 一個未被關注的問題
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如果他們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賭博上、社會的損失將會是非常沈重的。香港人現在正熱烈爭論有關足球博彩合法化的事情,究竟在以往世界性的足球賽事中、香港有多少青少年人已經參與賭波活動?合法化是否可以控制青少年的賭波行為、抑或會助長他們的賭風?筆者認為不論是賭波、賭馬、抑或是網上賭博,我們都應該及早關注香港青少年人的賭博問題,根據筆者輔導病態賭徒的經驗,青少年期間的賭博經驗,也是他們可能成為病態賭徒的一種前因。筆者相信、對賭波合法化持不同立場的人都是同樣關心香港青少年人的。基於這份關心,不同立場人士以至民間團體及政府,應該加強理性溝通,超越對立局面,從而謀求一個雙?或多?的方法。筆者十分同意王家英先生(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 ) (見2001/6/16 新報 [評論] ) 提到我們應該 [超越賭波合法化所引發的對立與爭議,尋得各方均能接受並同時又能推
動我們的社會前進的妥協與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