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都是專注在維持一段感情,一段關係, 而很多時未能及早察覺家裡的潛伏危機而未能懂得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是十分重要。
“xxx 比大耳窿挾持回家,要我們付款,為了要救他,我四處奔走為他籌款,向親朋戚友都借過錢,在他們面前真係好無面,感覺沒有立足之地。。。都失去了親戚朋友的支持。”
******************
“xxx輸錢回來便大吵大鬧,借題發揮,兒子都被他鬧慌了,教兒子讀書不單沒耐性,有時他還對兒子一巴一巴掌的,兒子都怕他了,但兒子又非常期望見到他,看他被爸爸打著,只低著頭捱著,也沒有逃避。我是很心痛”
*****************************************************
“她(太太是賭徒)要我拿二十萬幫她還賭債,我哪有!爭執下她跑出露臺,又跑回來要擁抱我兩歲的女兒,我突然有不良的預兆,連忙抱著女兒跑了出街。。。最終我仍是要替她還了那筆賭債。”
*****************************************************
“他回來用手叉著我頸項,要我借錢,如果唔借就話要打我,我很怕!一會他又好像是另一個人,對我認錯,看他這樣,我心軟了就可憐他,我能夠借的都借了。。。我不能向娘家說他有賭博問題, 他們知道一定會叫我離婚,但我要維持這段婚姻。”
我希望藉以上的片斷分享以下幾方面:
1•家人精神傷害的危機-在缺乏支持下,賭徒家人受到的精神創傷可以令家人感到無助、心緒不靈、失眠、抑鬱、憂慮、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家人對自己的情況漸漸失去了察覺 (desensitized),因為久而久之,忍痛力(tolerance)加強了,借貸救他已經成了習慣,家人和賭徒緊緊相扣,大家都忘記了以前清醒的自我,賭徒不斷追賭,家人不斷投身相助 (bail him out),家人一方面受害,一方面自責,幫不了賭徒便覺得是自己無能、無力,而因不必要的自責而精神繼續受壓,遲遲不覺得要尋求輔導的幫助。
2• 家庭(家暴)危機 對兒童的影響- 賭徒因受賭博困擾,債務愈來愈應付不了,情緒因此失控而引發家庭暴力事情是時而有之的。慣常的家暴事情可以嚴重地影響孩子們的成長,對他們構成身心創傷。家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已經習慣了,亦不想孩子面對家庭破裂,故不願意求助或與賭徒對質,這樣可能對無辜的下一代造成不能逆轉的傷害。
3•外來的危機 - 賭徒欠債帶來的滋擾;例如:財務公司的追歀、甚至大耳窿的恐嚇,都讓家人每天提心吊膽,惶恐度日,面子丟盡,加深精神、心理困擾與壓力。其實‘恐嚇’是刑事案,家人可以堅決地警告滋擾者,必要時你是會報警求助的。
我們需愛惜自己亦需愛惜身邊無辜的家人,當我們醒覺到危機帶給我們與身邊的兒女的傷害,我們應當尋求協助。面對家暴,我們一定不可以坐以待斃,更不要妙想天開以為他一定會變好,必定要第一時間尋找庇護,沒有人身安全,那有天倫之樂!聯絡有關部門讓 施暴者在警告下控制行為是愛己愛人的上策。我們當愛家人,也需保護家人的安全,兒女的健康成長。
如果精神、心理的壓力成了習慣,家人可能已失去自我的定位,與賭徒的相互倚賴 (codependence),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身為家人的你,能否問一下自己現時的感受如何?期待甚麼?缺少甚麼?是否只能在賭徒身上才找到自己的重要性及價值? 在心身靈受害的情況下,是否仍要一定"不離不棄’?能否‘可離不棄’嗎?
加油甘句:
“你的無辜家人需要你的保護,適當時候,尋找協助,這是你的權利,也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