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賭徒有不同的成癮徵狀,其一是他們的腦海是不停地想著賭博的事情(preoccupation with gambling)。身為家人的你很自然也是無時無刻地想著賭徒的一舉一動(preoccupation with gambler);心想他一拿著報紙一定是刨馬經,他一表現心緒不靈便是賭輸錢,你又擔心不知又要為他奔跑借錢,又擔心他不夠零用錢時對你的態度;如果他討好你時,你又驚又喜、恐嚇你時,你又再陷入深淵........ 所以賭徒的家人啊!你們亦有自己的'成癮'的徵狀,就是擺脫不了對他情感上的過度依附(over dependence, craving)和角色上的過分期望(role expectation)。
我常常聽到家人這樣說 “是他(賭徒)有問題多過我,我無需見輔導!要見輔導的是他,不是我!”不過有沒有想到, 家人亦常自問自答 "為何我每次都要幫他????" "他是親人,我不幫,誰幫?"我接觸的家人中,也有以為自己真的能 '改變' 賭徒的,靠幫助他就能 '救' 他的。另一方面,我看到當家人面對賭徒時都表現出一些不適切 (maladaptive)的心態或行為:
1.) 否定(denial) - “他的賭博問題不是那麼嚴重的"
2.) 自責或低自尊 (low self esteem) - “都是我不夠好,不是一個好太太"
3.) 不理性依順 (irrational compliance) – “只要保住大家的關係,我爲他去借 '貴利' 都可以的"
4.) 操控 (control) - “我要他每三小時就報行蹤,報同什麼人一起"
家人都有情感上的需要,也期望得到賭徒的關注,所以家人很多時都會依從 (compliance)賭徒的要求或懇求。當賭徒向家人'求救'的時候,家人會覺得能操控他(control); 其實是他在操控你,還是你操控他? 當然,家人和賭徒也有角力的時候,其中包括互相指責、謾罵、委屈,但是,最後家人依然將金錢奉上賭徒手上。
家人很多時希望大事化小而否定自己的情緒,也因為認為自己是賭徒 ‘唯一’ 需要的人,就算自己感到憤怒、感覺討厭他、也覺得這些情緒是不應該有的。家人的確是無私,但我所見的,正因家人以這種無私的付出來幫助賭徒,他們多是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噩夢、迷失、困擾的情緒不斷纏繞著他們。
‘教我如何不想他’!這個 ‘教’ 不是 '人教',不是我向家人說教,而是 '自教',是家人們一種內心工夫,自己再感受及反省以往處理賭徒的經驗,肯定自己一天比一天更能面對難題,若要 ‘不想他’,好讓自己多一點清醒,多一點思考的空間,我有幾點 tips 給家人,希望你們能開始嘗試:
1.) 清楚自己從童年時缺少了的是甚麼, 為何你如此渴求(craving) 對方(賭徒)的關注及期望(expectation)他對你的反應?
2.) 認定自己是唯一能掌控自己的人,因為你自己是個獨特而有價值的人(an unique individual with self worth)。
3.) 承認面對賭徒滋擾時所產生的反應性情緒,你是有權利感受不安的,所以必需學習敢於向賭徒說出你的不爽與不安,壓抑及收藏自己的情緒是無助於大家的溝通。
4.) 重拾自信 (regain confidence),清楚的分辨出你是不需要以滿足別人的需要來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existence)。
5.) 明白改變自己的思維及心態都比改變別人與環境來得容易。一句憚話:“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希望以上的五點有助你走向成長之旅。我相信家人要現成長,賭徒才有改變。 你信嗎 ?
加油甘句:
“我們是需要別人陪伴走向成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