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有賭徒第四步:離而不棄 (一)

February 1st, 2012

有一本賭博心理輔導師必讀的書是"Behind the 8-Ball": A Recovery Guide for the Families of Gamblers*. 此書作者是 Linda Berman 及 Mary-Ellen Siegel. 1992 年初版,之後在 1998, 2008再版.這書名中文可譯作 “在8 號球 的背後”:幫助賭徒家人康復的指引"。書名是一英文 諺語,與一種外國桌球遊戲的規則有關,就是你不可以直擊桌上前面的8號球,這球對你構成一定的制抓,應用在 生活上,“在8 號球的背後”意指 “受煩惱 所困;身陷一個不能輕易逃避的困局,不得向前”。筆者不是要祥細介紹這本書或有關的桌球規則,而是覺得這西方諺語也非常合適地表達出 賭徒就好像是人生遊戲的"8號黑球", 是家人的困境,家有賭徒,人生前路受阻,看不清楚。家人往往困在一個兩難的局面裡。因為種種環境、心理因素,他們很難擺脫這樣的困擾, 可能形成抑鬱與焦慮。

回顧面對家有賭徒第二步的‘了解危機所在’,如果家裡出現家暴與過份的心理煎熬,令家人心力交悴,如何是好?家人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及維持健康的精神質素?

坊間有些戎賭機構鼓勵一套‘不離不棄’的精神,以愛、容忍來感動加害者(perpetrator),希望假以時日,他能改過。筆者不敢妄下結論,什麼治療精神,四海皆準,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助人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不可以規條化的,要以人爲本,亦要因人而異。如果是一味的"不離不棄",身為受害者(victim)的家人(包括兒童家人),他們的心理、生理、精神狀態可以刀槍不入,不損不傷嗎?他們的安全是一條可以放棄的底線嗎?

是否不惜任何代價都要不離不棄?理性的答案當然不是,其實家人包括無辜的兒女,他們的個人心理成長已依附在父母的關係上。他們又如何?

請不要誤會,筆者不是慫恿家人與賭徒‘離異’,只是想帶出一個理性的,自身安全尤關的選擇,是每個賭徒家人都有權利作的選擇。把自己,把被拖累的兒女,暫時帶出困局和危險,和給與賭徒合情合理的支持,兩者同樣重要。

暫‘離’是要有步驟的,理性的,不然對大家都有負面影響,我們下集再續,並看看環境、心理帶給家人的影響。

Anne

MSocSc. (Counseling Studies),BA Psychology
Certified Gambling Counselor (CCPC)
Registered Counselor (APCA)
‘Problem is not a problem: coping is the problem' Virginia Satir
‘問題其實不是問題:以甚麼角度去觀察及處理,才是真正的問題’


你的回應



好書推介


問題賭博互助自強手冊

文章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