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執筆,尋找靈感令自己容易下筆,變得必不可少。以前的人如果想尋找靈感,我估計是看書、思考,接近太自然……起碼我以前是如此。如今呢?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上網到了Google搜尋。
我打下了“Gambling” (賭博)一字,0.17秒間,Google為我找到了133,000,000項結果!一億三千多萬項結果,wow!但是我的靈感仍欠奉,
不見登門。
於是我又打下 “Problem Gambling” (問題賭博)一字,0.23秒間找到53,800,000項結果,電腦多用了35%的時間去尋找,但卻少了近50%的搜尋
結果。
我再打進“Pathological Gambling”(問題賭博) 一字,0.31秒間找到745,000項結果,再多用了34%的時間,找到的只是“Gambling”一字,不到
6%數量的結果 ……
此時此刻,我的靈感來了,只因印象中的另一組數字。病態賭徒的數目大約佔美國成年人口中的百分之一至三,而這個數字在亞洲人口中可能會更高。 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 在資訊“爆炸”和 “泛濫”的年代,我們太容易接觸到五花八門的資訊,要在其中分清好壞黑白,已變得不容易,皆因商業社會把一切包裝得五光十色,冠冕堂皇。當我們在打開電腦,打下“Gambling” 一字的那一刻,我們多少已被蒙蔽了。
然而,資訊的流通也有非常大的好處,因為你也可在頃刻間找到14,100,000有關“Gambling Harm” (賭博禍害) 的搜尋結果,20,100,000有關
“Responsible Gambling” (責任賭博) 的項目。
“有智慧” 地上網有如 “有節制” 地賭博一樣,很重要。“智慧” 來自思考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愿各位不被五光十色的資訊蒙蔽,能夠“有智慧” 地消
費!
<接四續五>
San 所提到的"資訊"和賭博行為有密切的關係,例如在賭馬時很多人都參考有關的資訊包括馬匹狀態,重量,所跑路程,血統,騎師往績,所屬馬房,甚至是出賽日馬主所穿服飾等等。賭博是一種決策過程(有幾主觀,有幾客觀則見仁見智),我形容這過程為"知訉決策 "(informed decision)。賭者相信他們作投注前看得資訊越多,投注決定就更"客觀",更有勝券。當然這只是賭者的主觀信念(belief), 這些所謂"資訊/資料"與賽果 (outcome)絕對沒有任何関係,主因是這些資訊不是全面的,不是決定性的,也不是卽時的如往績,以前的數據及別人的評估等,心理上賭者看了"資訊",做了"工課"會主觀地覺得自己不是"盲目"投注,是"理性決定"。事實上,賽果是遠遠超出"資訊"所能推測的,如果不是,那有"爆冷"。